强势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微信读书wexindu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嘉靖三十九年的松江府,梅雨浸透绣坊青砖。
沈知意挑起湘妃竹帘时,紫檀木簪不慎擦过腕骨,在瓷白肌肤上拖出一道浅红。
"大小姐当心!"侍女素绢慌忙要合帘,却被她攥住衣袖。
暮色里的漕运码头,灯笼将徽州商队的榉木箱照得猩红刺目。
靛青短打的伙计正往箱底塞物件,火把一晃,银光掠过沈知意睫尖——分明是绣绷的铜制包角,松江绣市特供的样式。
车轮碾过碎石的震动传到绣房,案上绷紧的蜀锦《百子千孙图》跟着轻颤。
知意抚过骑鲤童子的衣褶,前日绣市里听来的徽州口音忽在耳畔回响:"...要沈家井水淬针..."
"官船过闸——"
铜锣声惊破思绪。
商队头领独眼扫来,目光剜过她绣绷上嬉闹的孩童。
素绢突然拽她后退,江面漂来的莲花灯芯插着银针,针尾珊瑚珠正与松江绣娘惯用的顶针相配。
更鼓催得人心慌。
知意指尖触到绣绷背面凸起的接缝,细密疙瘩原是辽东野蚕丝绞成的暗结——这是母亲生前最擅长的劈丝绝技。
"沈姑娘来得巧。"
宝庆绣庄东家踏着桐油浸透的素纱走进花厅,独眼在十六盏琉璃灯下泛着浊黄。
丈二纱面映出朱砂绘就的漕运纹,西墙角青瓷针盒镶着半枚螺钿,与莲花灯银针缺口严丝合缝。
"听闻辽东野蚕丝遇矾水会发脆?"独眼人摩挲着针盒,目光掠过她发青的指尖。
二更梆子响,知意银针触到素纱暗纹突然打滑。
乌木针匣落地裂开,夹层靛蓝书册赫然是《徽州机杼图》——三日前在绣市遗失的孤本。
"姑娘看手里。"素绢递来的顶针里藏着蜡丸,碎开是顾家染坊的矾料混朱砂。
三更鼓过,宝庆绣娘腕间银戒刮过纱面,山峦纹渗出暗红。
知意咬断金线,素纱背面现出半页《沈氏绣谱》,水井石缝寻得的残卷上,记着以砒霜淬针固色的古法。
"可惜劈丝功夫不如令慈当年。"
顾老夫人犀角杖顿地,杖头雕的并蒂莲瓣弹开,露出淬毒的银针匣。
枯指抹断野蚕丝,九股铜丝自纱芯抽出——正是徽州机杼独有的引纬线。
破晓时分,井壁青苔间密布指甲盖大的铜钱纹。
知意腕间银针泛起靛色,井底野蚕丝网下,机杼零件錾着徽州印记。
晨光里《八仙渡海图》残片的葫芦纹开裂,露出掺着丹砂的矾石粉。
墙外忽起马嘶,宝庆绣庄马车辕上靛蓝灯笼摇晃,与江面漂来的莲花灯如出一辙。
"宝庆绣娘中了丹矾毒!"
惊呼声撞碎晨雾。
知意提灯照见井底转动的精铁机栝,野蚕丝正将青砖绞出裂痕。
素绢手中铜盆跌落,水面浮起靛色丝絮缠着半截染坊腰牌,血腥气漫过她绣鞋尖。
"沈家井水淬的针,勾得住徽州机杼的魂。"
独眼人自暗处转出,靛蓝灯笼映得铜钱纹泛起血光,"姑娘可要试试用血润线?"
紫檀木簪破空钉入井栏,顾长淮玄色衣摆扫过满地朱砂。
错金剑柄缠着褪色的三蓝绣带,剑尖挑开铜丝网:"表妹的《百子千孙图》,还缺个执剑的钟馗。"
机括转动声骤响,井底浮起包铜木箱,铜钱纹正与商队榉木箱上的朱砂印吻合。
知意银针挑起箱缝野蚕丝:"他们用暗河偷运织机,沈家井水直通顾家淬针池。"
西厢房瓷器碎裂声裹着染靛井水漫来,《徽州机杼图》上的河运线竟与顾长淮剑柄绣带纹路重叠。
染缸盖布掀开的刹那,数十枚带血银针在矾水里沉浮,针尾珊瑚珠与官船莲花灯严丝合扣。
"三蓝针法最忌见血。"
顾老夫人冷笑穿透窗纸,枯指点向丈二素纱豁开的缺口。
九股绞缠的铜丝缀满米粒大的铜钱纹,在晨光里拼出半幅徽州河运图。
马蹄踏碎最后残雾,官差喝令混着机杼轰鸣自地底传来。
知意将《沈氏绣谱》残页按进染缸,血丝在丹砂中勾出沈家独有的劈丝纹:"表哥可愿赌一把?用顾家剑,绣沈家纹。"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