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读书【wexindush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穿越成崇祯,重建大明河山》最新章节。
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场上,局势风云突变,苏军遭遇德军突如其来且极具爆发力的反击战,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,正是波兰军队与大明王朝军队的集体参战。波兰毅然出兵50万,大明东欧方面军也投入43万兵力,二者相加,合计九十三万之众,近乎百万兵力的强势加盟,犹如在天平上重重地添加了砝码,瞬间改变了战场上双方兵力的对比态势。不仅如此,德军此前消耗掉的坦克也得到了及时且有效的补充,这一系列因素叠加,使得德军实力大增,宛如猛虎添翼。
波兰军队虽装甲部队实力相对薄弱,大部分为步骑兵,但胜在人数众多,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无畏。他们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,拖住了苏军相当一部分兵力,使其无法抽身赶赴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面战场,为德军在关键战场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此刻,在曼斯坦因元帅的卓越指挥下,德军在库尔斯克南部成功突破苏军三道坚固防线,并如汹涌的洪流般向纵深地带迅猛攻击。而在北面,莫德尔元帅由于所率装甲部队力量相对有限,在推进到苏军防守的第二道防线后便难以继续向前,暂时止步于此。
苏军的最后一道防线,距离曼斯坦因元帅麾下的前锋第四装甲集团军已不到五十公里,这一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“瓶口”。随着德军持续不断地进攻,这个缺口正逐渐缩小。一旦这五十公里的距离被德军完全攻占,便意味着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一百多万苏军将被彻底合围,联军有望收获一个比基辅合围更为辉煌的战果。
尽管形势已然如此危急,朱可夫元帅却并未放弃,依旧如困兽犹斗。他最大的倚仗,便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留存的一支强大预备队,人数足足有六十万之多。这些兵力再加上库尔斯克的守军200万人,苏军总兵力达到260万人。一贯善于运用人海战术的朱可夫元帅坚信“人定胜天”,认为优势在己。
而德国方面,在得到波兰出兵相助后,总兵力也才166万,苏军比德军整整多出一百万人。基于这种“优势在我”的判断,再加上苏军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胜过德军的经历,苏军上下对战胜德军依旧保持着相对乐观的态度。于是,苏军迅速做出部署,大量部队被紧急派往缺口处,全力阻止曼施坦因元帅的部队攻占缺口、合围苏军。同时,苏军命令斯大林格勒方向的60万预备队向西进发,以佯攻的态势,试图牵制大明王朝的东欧方面军。
在这样的局势下,残酷至极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合围战正式打响。德苏双方围绕着这至关重要的50公里缺口展开了反复争夺,战线如同被反复拉扯的橡皮筋,你来我往,形成了残酷的拉锯战。这片区域仿佛一座无情的血肉磨坊,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生命和上百辆坦克在无情的战火中被吞噬。
在最北边,波兰军队由于步兵占比过大,装甲兵力量薄弱,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。在艰难推进几十公里之后,不得不停下脚步,挖掘战壕,与苏军展开对垒。如此举措,旨在避免遭受巨大的伤亡。值得庆幸的是,波兰军队牢记与斯拉夫人的血海深仇,凭借着英勇无畏的精神,一次次成功打退苏军的进攻,顽强地坚守住了防线。
在中线,莫德尔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在波兰骑兵的协同配合下,得以较为快速地推进。然而,同样受制于装甲部队力量不足的问题,在推进到苏军的第三道防线时也被迫停下,与苏军陷入近身搏斗的胶着状态。装甲掷弹兵和波兰骑兵在坦克的掩护下,如潮水般一次次向苏军的第三道防线发起冲锋,每一天,都有大批勇敢的士兵倒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。
而战况最为艰苦的当属北线。在以“闪电战专家”着称的曼施坦因元帅的率领下,虎式坦克集群与豹式坦克集群如排山倒海般涌向库尔斯克缺口。在这个缺口的正中央,有一个名为奥利霍瓦特卡的高地,它成为了德苏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。只要德军能够成功攻占该高地,并稳固地建立炮兵阵地,便能彻底合拢缺口,从而取得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的最终胜利。
于是,德苏双方在奥利霍瓦特卡高地投入了大量兵力,展开了无数次残酷的拉锯战,这片土地瞬间沦为人间地狱。天空中,德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如黑色的死神,玩命地对苏军阵地进行轰炸。待德军飞机呼啸离去,苏军的伊尔
-
4轰炸机和佩
-
8轰炸机又接踵而至,其中甚至还出现了美国提供的b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微信读书】地址:wexindush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